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是分享不是施捨

很棒的觀念…..是分享不是施捨!/轉分享

一手畫畫、一手寫作的劉墉,七月升格當了爺爺。他在孫女千千出生前後,陸續捐出一百萬元, 因為「感謝老天的方式,就是幫助別人,」他說。
 
相對於最近在電視節目上,暢談他和紐約長島住家旁兩隻大雁相遇、相戀,而寫成的最新著作 《啊啊》,面對「行善」這檔事,劉墉卻顯得很低調,堅持是「分享」。
劉墉九歲父親過世,十三歲時家被一把火燒光,他形容那之後的人生「慘透了」,但他卻將「財富」 看得很透徹,在大陸巡迴演講募款蓋小學,每出版一本書,事先捐出五十萬給公益團體,遇到婚喪喜慶更代親朋長輩捐出紅白包。
 
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收到的第一筆婚禮捐,就是劉墉在兒子劉軒結婚時所捐出。

「我的人生態度是,對待人、對待自己,都是不負我心、不負我身,」劉墉說,「既然我這麼幸福,為何不和大家分享這個快樂?」

劉墉如何將快樂分享出去?以下是他的訪談摘要:
 
父親在世時就教我行善。只要看到乞丐,父親會把錢給我,讓我輕輕放在盆子裡,他若跪著或趴著,就蹲下來放,因為這不是施捨,這是分享。
 
中學時,我看到報紙上登,一個女孩眼睛快瞎掉,我把寫稿領到的一點點錢捐出,從此後就每天翻報紙。我發現雖然是小小的一件事,世界卻突然變大了,就像心愛的貓或狗不見了,你會去沒去過的巷子、沒去過的草叢找,會發現更大的世界。

愛孩子,也要她付出愛
女兒第一次到亞洲,是全家去北京等貴州一個瞎眼女孩。她是我捐的希望小學中的一個孩子,我在貴州看到她,托人帶到當地醫院檢查,醫院說沒救了,北京協和、濟南醫院也說不行,但同仁醫院願意試試,所以我們去北京等她動手術,沒幾天一隻眼睛復原了,到現在都沒問題。

女兒當時拉小提琴,女孩說好好聽啊,希望爸爸、媽媽、同學都能聽到,我女兒說「沒問題」。

我跟女兒說說話要算話,所以隔一年全家都到貴州深山。
那女孩出生後,因為是女娃,外公把她放在籃子裡,要拿到山邊活埋,途中被姑姑搶過來養大,她後來治好眼睛,變成媒體焦點,父母又跑出來要認孩子,但孩子不要。
 
這對我女兒,一個紐約來的孩子,心中是多大的衝擊,體驗到鄉間的貧苦和無奈,對她的成長有多大幫助。

我不是試圖改變孩子,只是帶她去現場,愛她,也要她付出愛,而不是光靠嘴上說要她行善。我太太說一句有意思的話:「你等著瞧,將來說不定哪天,我們沒捐,女兒卻全捐掉。」
 
因為她的心會比父母來得更大,我是小咖,孩子有可能變成大咖。

我的兒子高中時,曾經到台南德蘭啟智中心幫助孩子。我到德蘭看兒子時,抱起一個十三歲的腦性麻痺女孩要上樓,發現她大概只有六歲體重,那種震撼令我體會到,把錢匯出去多大數額,都不等於真正的接觸。

一串蕉一袋米的感動
 
就像我這幾年看新竹德蘭啟智中心寄來的刊物,誰誰誰捐兩串蕉、誰誰誰捐一袋米,這才是真的感人。
躲在遠遠的地方把錢丟過去,這是一種作法,親自參與也是種作法,一串蕉一袋米,給人的感動可能比一百萬來得更多,就像聖經中「寡婦的銅錢」,耶穌說這比什麼都大。
 
人要感覺幸福就會感恩,感恩就會回饋。有些人感恩只會回饋自己人,但自己人已經夠了就要幫助別人, 很可能你帶著孩子去給乞丐一塊錢,卻是你的孩子未來給人幾千萬的契機,這是種子萌芽的開始。
 
關懷使得你的世界變大,不要一心想著「行善」,而是「分享」,也不要覺得自己能力少就不做。

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

沒有行動的愛不是真愛


沒有行動的愛不是真愛/晶晏


有什麼比真正伸出手,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年輕,一起老去,更真!
有一位老人,收藏了秦國價值連城的古董。老伴早死,留下三個孩子,長大都出了國。
孩子不在身邊,所幸還有個學生,跟出跟進的伺候。
秦國人都說:「看這年輕人,放著自己的正事不幹,成天陪著老頭子,好像很孝順的樣子。
誰不知道,他是為了老頭子的錢。」
老人的孩子們,也常從國外打電話,叮囑老父要小心被騙。
「我當然知道!」老人總是這麼說:「我又不是傻子!」
老人死了。律師宣讀遺囑時,三個兒子都趕回來,那學生也到了。
遺囑宣讀之後,三個孩子都變了臉。
因為老人居然糊塗到把多半的收藏都給那個學生。
老人的遺囑寫著:我知道他可能貪圖我的收藏。但是在我蒼涼的晚年,真正陪我的是他。
就算我的兒子愛我,說在嘴裡、掛在心上、卻不伸出手來,那真愛也成了假愛。
相反地,就算我這位學生對我的情都是假的,假的幫我十幾年,連句怨言都沒有,也就應該算是真的!
所以,如果你真要付出愛。請伸手去做,別空口去說。
因為....沒有行動的愛不是真愛!好文章分享
人們可能會忘記你所說的,忘記你所做的,但他們不會忘記你所給他們的感覺。
==============================
不管是親情,愛情,即使你說有多愛你的伴侶卻什麼也不做
對方不會真正感受到你對她/他的愛
然而,只有一直在她/他身邊關懷他的,才是真正的感受
愛不是說話,而是行動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佛經中有關素食及不食眾生肉的經文記載

佛經中有關素食及不食眾生肉的經文記載
在佛經中鄭重曉諭禁斷喫肉,諸如楞嚴經、梵網經、央掘摩經、大方等無想經、象腋經、大乘入楞伽經、楞伽阿跛多羅寶經、涅槃經等。經文繁多不及備舉,謹酌延錄部份章句以供參閱即可瞭然。
大乘入楞伽經云:「佛告大慧:一切諸肉,有無量緣,菩薩於中,當生悲愍,不應啖食。」
梵網經云:「若佛子,一切肉不得食,斷大慈悲佛性種子,一切眾生見而捨去,是故一切菩薩不得食一切眾生肉,食肉者得無量罪。」
楞伽阿跛多羅寶經云:「佛告大慧:一切眾生從本心來,輾轉因緣,嘗為六親,以親想故,不應食肉。又令修行者慈心不生,不應食肉。彼食肉者諸天所棄故。聽(任從)食肉者,無有是處。」又云:「及此楞伽經,我悉制斷肉,諸佛及菩薩、聲聞所訶毒,食已無慚愧,生生癡冥。是故修行者,慈心不食肉,食肉無慈慧,永背正解脫及違聖表相。是故不應食,得生梵志種及諸修行處、智慧富貴家,斯由不食肉。」
梵網經云:「若佛子,以慈心故令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而殺而食者,即殺我父母,亦殺我故身。
大乘入楞伽經云:「佛告大慧,諸善男女,寂靜修行,或住慈心,或持咒術,或求解脫,或趨大乘,以食肉故,一切障礙,不得成就。是故菩薩欲利自他,不應食肉。若食肉者,有如是等無量過失,斷而不食,獲大功德。凡愚不知如是損益,是故我今為汝開演:凡是肉者,悉不應食。」
又云:「未來之世,有愚癡人,妄說毗尼,壞亂正法,誹謗於我,言聽食肉,亦曾自食。大慧!我於諸處,說遮十種,許三種者,是漸禁斷,令其修學。今此經中,自死他殺,凡是肉者一切悉斷,若有癡人謊言如來聽人食肉,當知是人惡業所纏,必當永墮不饒益處。」

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
「『寧當然身破眼目,  不忍行殺
  諸佛所說慈悲經,  彼經中說行慈者,
  寧破骨髓出頭腦,  不忍噉肉
  如佛所說食肉者,  此人行慈不滿足,
  [9]常受短命多病身,  迷沒生死不成佛。』
佛說羅摩伽經
精氣羅剎王等眷屬圍遶。

千眼千臂觀世音菩薩陀羅尼神
爾時菩薩在雪山中說法。觀見夜叉羅剎國中人民。唯血肉無有善心。菩薩為欲利益方便教化。以神通力尋至彼國。現千眼千臂降伏魔身。設成就結姥陀羅尼印。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奈何如來滅度之後。肉名為釋子。汝等當知。是食肉人。縱得心開似三摩地。皆大羅剎。報終必沉生死苦海。非佛弟子。如是之人。相殺相吞相食未。云何是人得出三界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兩個選擇

兩個選擇/轉分享
你會怎麼做?你會作出同樣的選擇嗎?
在一個學習遲緩兒童學校的募款餐會上,在場的所有人永遠忘不了其中一個學生的父親所說的話。
在推祟學校和教職員的付出和貢獻後,這個家長問了一個問題:
照理說在無外力干擾下,大自然所創造的一切都是完美的。
但我的兒子,西恩,他無法像別的孩子一樣的學習,他無法像別的孩子一樣的理解事物。
在我孩子身上,大自然的法則何在?
所有聽眾都啞口無言。
這個父親繼續說。我相信當像西恩這樣有身體及心智殘缺的孩子來到這個世界,是一個展現人類真實本性的機會。而這一次 體現 在別人如何對待這個孩子。
接著,他說說了下面這個故事:
西恩和我走過一個公園,裡面有些西恩所認識的男孩正在玩棒球。
西恩問我:”你想他們會讓我一起玩嗎?”我知道大部份的孩子不會想要有西恩這樣的孩子在自己的隊上,但身為一個父親我同時也知道若他們能讓我兒子參加,會讓他得到他所迫切需要的歸屬感並建立起自己雖然是殘障仍能被接受的信心。
我走近一個男童(不抱太大希望的)問他西恩可否參加,他看看周圍的隊友然後說”我們輸了6分而現在正在第8局上,我想他可以參加我們的隊,我們會在第9局設法讓他上場打擊。”
西恩帶著滿臉的喜悅困難的走向他的球隊的休息區,穿上該隊的球衣,我悄悄的滴下眼淚而心中有滿滿的溫暖。而那些男孩也看出了我對於兒子被接納的喜悅。
8局下,西恩的隊有追了上來,但仍然還輸3分。
9局上半場,西恩戴上手套防守右外野,雖然沒有球往他的位置飛來,但能在場上他已經很高興了,我從看臺上向他揮手,他笑的合不攏嘴。
9局下,西恩的球隊又得分了。
而此時,二出局滿壘的狀況,下一棒是球隊逆? 鄋瑣鷛|,而西恩正是被排在這一棒。
在這個重要關頭,他們會讓西恩上場打擊而放棄贏球的機會嗎?
讓人驚奇的是他們真的把球棒交給了西恩,大家都知道西恩根本不可能打到球,因為他甚至不知道怎麼握球棒更別談碰到球了。然而當西恩踏上打擊位置,投手已經明白對手為了西恩生命中重要的這一刻放下贏球的機會,所以他往前走了幾步投了一個緩慢的球給西恩,讓他至少能碰一下。
第一球投出來,西恩笨拙的揮棒落空。
投手又再往前走了幾步投出一個軟軟的球給西恩。
當球飛過來西恩揮棒打出一個慢速的滾地球,直直的滾向投手。
球賽眼看就要結束。
投手撿起這軟軟的滾地球,他可以輕易的把球傳給一壘手讓西恩出局而結束這場球賽。
然而投手把球高高的傳往一壘手的頭頂上方通過,讓他所有的隊友都接不到。每個站在看臺上的人不管是那一隊的都開始喊著:”西恩,跑到一壘!跑到一壘!跑到一壘!”
西恩這輩子從 來沒有跑這麼遠過,但他還是努力跑到了一壘。
他踩上壘包眼睛張的很大而且很驚喜。
每個人都喊著說:”西恩,跑向二壘,跑向二壘!”剛喘過氣,西恩蹣跚的跑向二壘,很辛苦的往壘包跑。
這時,就在西恩往二壘跑時,右外野手拿到了球,這個全隊最矮的小子第一次有了成為隊上英雄的機會了。
他大可把球傳向二壘,但這個全隊最矮的小子了解投手的心意,所以他也把球故意高高傳過三壘手的頭頂過去。
當前面的跑者往本壘跑時,西恩跌跌撞撞的往三壘跑。
大家都大喊著,” 西恩,跑下去,跑下去!
西恩能到達三壘是因為對方的遊擊手跑來幫忙將他帶往三壘的! 而且喊著,”跑到三壘,西恩,跑到三壘。”
當西恩抵達三壘,雙方的選手和所有的觀眾都站起來,高喊著,”西恩,全壘打!全壘打!”
西恩跑回本壘踩上壘包時,大家為西恩大聲喝采就如他打了一個大滿貫並為全隊贏的比賽的英雄般。
”那一天”,那個父親兩頰淚流滿面輕柔的說,”兩隊的男孩子把真愛和人性的光輝帶進了這個世界。”
西恩沒能活到另一個夏天,他在那年的冬天過世,但他從沒忘記他曾經是個英雄而且讓我那們高興,以及他回家時看著媽媽流著淚擁著她的小英雄的那一天!
現在,是關於這個故事的一點附註:
我們不假思索的用email把數以千計的笑話傳來傳去,但當我們遇到要傳送有關生命的選擇的信件時,我們反而感到猶豫了。
如果你在思考著把這封email轉寄出去,可能你會在你的連絡人上挑選出那些不適合收到這封信的人,然而把這封email寄給你的人相信
   我們可以讓世界變的不一樣。
我們每天都有無數的機會可以協助去體現大自然的法則。
很多人與人之間不足道的互動都是一個選擇的機會。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正體字VS簡體字

這篇文章挺有趣的/感謝好友陸大哥分享!
 
這篇是有趣,但初到大陸,如廁時,'想“”沒“”',就不好玩了。
 
至於大陸相信,'“禿頭”會“發”',你得相信。(“”與“”同簡體字去掉髟) 
 
我說:“想去大陸發展,先理個光頭吧!”(因為我去大陸十年,是被理個光頭回來的。)


上聯曰:「麵無麥、愛無心、單翅能飛
下聯曰:「餘不食、親不見、無門可開
 

麵無麥」,中國大陸的「」字,就用「」字來代替,沒有左邊的「」字;「愛無心」,大陸的「」字當中沒有「」字();「單翅能飛」,中國大陸的「」字(),只有一個翅膀,且底下沒有「」字,戲稱為「單翅能飛」。

餘不食」,中國大陸的「」字,就是一個「余」字,沒有左邊的「食」字,若銜接上聯,就是沒有「」的「」,我不吃;「親不見」,中國大陸的「」字,右邊沒有「」字(),若銜接上聯,就是沒有心的「」,親情不見了;「無門可開」,中國大陸的「」字,沒有上頭的「」字,既然單翅都能飛翔,無門可以開,也就不足為奇了! 

退休後,每周擇一日擔任導覽志工,常為中國大陸人士介紹總統府的史文物,也特別引用上述對聯,來明正體字的優越性; 
有時觀眾興致之餘,提問「那橫批呢?」我說:「有人給我「不生而」的橫批,因為中國的「」字,下頭沒有「」字;又有人給我「死無全屍」為橫批,因為中國的「」字,就用「」字來代替。 

筆者認為最好的橫批,就是「郎不歸」,因為大陸的「」字,右邊沒有一個「」字。有位中國女性觀眾聽我講述之後,說:「不行!我們的情郎要歸。」我:「若要情郎歸,就請你們改用正體字!」
 


愛的行動


感恩善知識!這是由花博幕後推手丁錫鏞先生

「人生悟理」之036_愛的行動 (二版)

轉貼的好文章!向丁先生致敬!
也願因觀看這篇文章而有的善提升悉歸迴向

修女德蕾莎曾經說過:
「愛不能單獨存在….愛必須付諸行動….

誠哉斯言。

不論是
父子之愛、母女之愛,
兄弟之愛,姊妹之愛,
同學之愛,朋友之愛,
男女之愛,夫妻之愛……
任何一種愛,都必須在「付諸行動」後,
才算是「真愛」!

愛不能單獨存在,也不應該單獨存在。
大家應該勇於展開「愛的行動」,
讓「愛」散佈人間,
讓「愛」充滿社會,
讓「愛」帶來社會的祥和,
讓「愛」帶動國家的和平!

來自 印度的開悟靈性四句話

來自 印度的開悟靈性四句話/Ku Miko

1. 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

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為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
⋯⋯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
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

2. 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事。

我們所經歷的事,不可能,絕不可能以其他的方式發生,即便是最不重要的細節也不會。
並不存在「要是我當時做法不一樣...那麼結果就會不一樣。」。
無論發生什麼事,那都是唯一會發生的,而且一定要那樣發生,才能讓我們學到經驗以便繼續前進。
生命中,我們經驗的每一種情境都是絕對完美的,即便它不符我們的理解與自尊。

3.不管事情開始於哪個時刻,都是對的時刻。

每一件事都正好是在對的時刻開始的,不早也不晚。
當我們準備好,準備經歷生命中的新奇時刻,它就在哪裡,隨時準備開始。

4.已經結束的,已經結束了。

這是如此簡單。當生命中有些事情結束,它會幫助我們進化。
這是為什麼,要完整享受已然發生的事,最好是放下並持續前進。
你坐在這裡,讀著這些文字,我相信絕非巧合。
如果這些文字觸動你的心弦,那是因為你的因緣成熟,
你明白沒有任何一片雪花會因為意外落在錯的地方。
善待自己,愛你的存在,讓自己快樂。

**換句話說就是::凡事隨緣,恆順自然,活在當下.....❤(◠‿◠)❤

2011年7月1日 星期五

背書

背書 
        小鄭,雲林人。家中從事建材業,算得上富甲一方。小鄭國小一畢業,望子成龍的爸爸就早早將他送到都市裡一所知名的天主教私立中學就讀。
        到了國中,小鄭才知道自己與都市的孩子差別有多大。每次考試,他總是墊底的那一個;他也總是被斥責、排擠的那一個。沒有人問小鄭,到底問題出在哪裡,沒有人對「小鄭」伸出「友善」的手。師長們總認為,成績不好就是學生「不夠努力」。尤其是英文導師,對小鄭非常嚴厲。她覺得小鄭就是壞了全班平均成績的那顆「老鼠屎」。

        老師放棄小鄭,小鄭也徹底放棄了自己。
        那年除夕夜,小鄭握著「滿江紅」的成績單,徘徊在校園裡不敢回家。後來,學校裡的神父發現了他。
        「為什麼到現在還不回家過年?」神父慈藹的詢問。
        「我不敢回去,回去會被爸爸打死。」小鄭手裡的成績單握得更緊了。
       「唉!不然我替你寫一張『保證書』,保證下學期你一定會用功,可以嗎?」
        「沒用的。」
        「好吧!」神父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我今晚陪你回家。」
        「不行!你轉身一走,爸爸還是會打死我的。」小鄭愁眉苦臉的說。
        神父沒輒了,兩個人坐在校門的臺階前,一起咳聲嘆氣。小鄭最終沒有回家過年,神父告訴他爸爸:「貴子弟積極認真,將利用春節假期在校拚命苦讀。敝人將會『隨侍在側』,勤加輔導,請您放心!」

        後來,神父收了這個小弟子,每天清晨特地為他「補習」。他發現小鄭很聰明,只是鄉下孩子的「起點行為」較差,一開始跟不上,跟大家的距離一拉遠後,「自信」便一點一滴的消失了。

        開學後第一次英文考試,小鄭考了滿分。英文導師滿臉詫異,直覺這孩子作弊,小鄭無言以對。老師說:「中午到我辦公室來再考一次。」
       中午,小鄭吃過飯,便慢慢踱到辦公室。
        老師斜眼看了他一會兒,說:「不用考了,只要你能夠把課文念一遍,我就姑且相信你。」
        小鄭說:「老師,我原本以為要考試,所以沒帶課本。我用『背』的可以嗎?」
        老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吧!那你就『背』吧!」
        「背哪一課呢?」小鄭追問。
        老師瞪了他一眼。

        於是小鄭從第一課課文開始背起。隨著他清朗流利的誦讀聲在辦公室裡迴蕩,老師卻突然趴在桌上痛哭了起來。辦公室裡其他老師紛紛圍攏過來,問:「是哪個學生讓老師如此傷心?」這時,導師驀然抬起頭問小鄭:「是誰教你的?」
        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導師拉著小鄭的手直奔神父的辦公室。
        神父在午休,一看到有人進來,才問了一聲:「有事嗎?」沒想到老師竟然跪了下來。手足無措的小鄭嚇了一大跳,也馬上乖乖的跪在一旁。
     只聽到導師哽咽的說:「神父,對不起,我不配當老師,我對不起『主』。」老師的抽噎聲,靜靜的迴蕩在神父的辦公室裡,也迴蕩在小鄭的心裡。

       這是么弟告訴我的故事。當年他就讀臺中衛道中學時,一位鄭老師親口告訴他們這個故事。鄭老師經過一番激烈的家庭革命,終於拋棄俗世的一切,如願出家成為一名修士。精通多國語言的他,只希望能像當年幫助他的神父一般,去拉拔更多孩子。
        每年都會遇到許多自我放棄的孩子,如果我們也放棄了他們,這個社會該怎麼辦?
       為一個孩子「背書」吧!只要不放棄,保證能看到未來的路。
分享/許瑞芬      https://www.facebook.com/?ref=logo#!/notes/%E8%A8%B1%E7%91%9E%E8%8A%AC/%E7%82%BA%E4%B8%80%E5%80%8B%E5%AD%A9%E5%AD%90%E8%83%8C%E6%9B%B8%E5%90%A7/157007007705281

Love Life 熱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