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全聯買到素食麻辣燙包麵了,看包裝一個單元包是淨重90g,一袋5包現在優惠價是59元,在這之前為了試吃在全家買過盒裝,和小7一樣都是39元優惠價是2盒65元,全聯是31元一盒,重量是95g,兩種差別在盒裝多一包脫水豆腐和蔬菜包,其他都一樣,重量差應該是盒裝和那包配料包,而這價差很大,而且,盒裝麵方便是方便,但有一個很大的疑慮,熱水加入時,盒內襯有一層塑膠模會釋出塑膠味,這個產品入口有麻辣口感,除非半點辣都不能接受者,(弱弱的說這樣也不會故意買麻辣燙風味包麵)但入胃還很溫和,至少後學也沒產生溢酸反應,重點是消化後沒有那種素料合成香料的味道,以上後學分析提供給素友參考
你一定幸福的俢習站
生命的過程不是得到!就是學到! 這裡紀錄我的點點滴滴 朋友和我分享的!我和朋友分享的!愿善知識善念善解善提升
2020年2月24日 星期一
2017年10月16日 星期一
一葉風情
一葉風情
許多的典故因葉子而鐫詠入心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古印度以貝多羅葉來記載佛經,橫書梵文,在天花遍灑中有一曼珠沙華又名彼岸花,一花千年,一葉千年,花葉不相見又添淒美
一葉知秋
天涼向晚秋,大自然的輪迴定律.葉片轉黃掉落,回到大地之母懷抱,化做養份繼續滋養根部~
人們從葉子由綠轉黃,知到秋天已臨
而一葉障目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指人因小蒙蔽自以為是,而不能見大。
一個有趣的故事
古時有一書呆子,在古書中讀到一則蟬翳葉可隱身,須在蟬蔽之處尋找,就漫山遍野找有蟬鳴但遮住蟬的葉子,回去後一片片遮住自己的眼,問老婆隱身沒~最後鬧笑話
另一則是指書呆子讀淮南子,見螳螂躲在葉子,可隱身其它昆蟲就看不見,找遍很多樹脖子都酸了,終於發現一片葉子下躲著螳螂,正要摘取時一陣大風把很多葉子吹落,而那片葉子也在其中,只好打包回家一一拿出試驗,問妻子自己隱身沒,初時妻子老實回答,到後來就不耐煩了,讓丈夫以為找到這隱身法寶,就使壞到市上拿人東西,被人扭送公堂青天老爺問案,書生就如實告知隱身的葉子失靈,這青天老爺知是一書呆子,告誡訓斥一番完案。
最後的一片葉子
是一個鼓勵人勇敢面對病魔的故事,病人在善巧的幫助下建立取生意志,最後痊癒,尤不知那風雨飄搖摧殘中,屹立不搖不飄落的葉子是畫上去的~不喜的是作者的惡趣,那位冒風雨畫葉子的畫家,竟感染而病逝~
同樣是那一葉,那一片秋天金黃色的葉片,不同風情
許多的典故因葉子而鐫詠入心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古印度以貝多羅葉來記載佛經,橫書梵文,在天花遍灑中有一曼珠沙華又名彼岸花,一花千年,一葉千年,花葉不相見又添淒美
一葉知秋
天涼向晚秋,大自然的輪迴定律.葉片轉黃掉落,回到大地之母懷抱,化做養份繼續滋養根部~
人們從葉子由綠轉黃,知到秋天已臨
而一葉障目
一葉蔽目不見泰山,指人因小蒙蔽自以為是,而不能見大。
一個有趣的故事
古時有一書呆子,在古書中讀到一則蟬翳葉可隱身,須在蟬蔽之處尋找,就漫山遍野找有蟬鳴但遮住蟬的葉子,回去後一片片遮住自己的眼,問老婆隱身沒~最後鬧笑話
另一則是指書呆子讀淮南子,見螳螂躲在葉子,可隱身其它昆蟲就看不見,找遍很多樹脖子都酸了,終於發現一片葉子下躲著螳螂,正要摘取時一陣大風把很多葉子吹落,而那片葉子也在其中,只好打包回家一一拿出試驗,問妻子自己隱身沒,初時妻子老實回答,到後來就不耐煩了,讓丈夫以為找到這隱身法寶,就使壞到市上拿人東西,被人扭送公堂青天老爺問案,書生就如實告知隱身的葉子失靈,這青天老爺知是一書呆子,告誡訓斥一番完案。
最後的一片葉子
是一個鼓勵人勇敢面對病魔的故事,病人在善巧的幫助下建立取生意志,最後痊癒,尤不知那風雨飄搖摧殘中,屹立不搖不飄落的葉子是畫上去的~不喜的是作者的惡趣,那位冒風雨畫葉子的畫家,竟感染而病逝~
同樣是那一葉,那一片秋天金黃色的葉片,不同風情
2017年10月15日 星期日
佛陀的眼淚
佛陀的眼淚~網路分享
佛祖釋迦牟尼在經歷了六年的苦行之後,來到一個叫菩提伽耶的地方。佛祖坐在一株菩提樹下,沉思默想,觀照本心。天空中湧現出花雲,下起了花雨,濃郁的香氣瀰漫在空氣中。祥瑞的菩提樹威武挺立,和煦的陽光在風中露出慈顏,青山含笑,小河歡唱。百鳥銜來香枝,百獸採集了奇異的果品、鮮花供奉在佛前。鳥飛翔於天,獸歡撒於地。有情無情,同慶吉祥。
釋迦牟尼即將成佛,無尚祥光徹照天地,衝上死亡與慾念的魔宮。
魔王波旬是欲界第六天的天主。看到釋迦牟尼即將成佛,魔王波旬驚恐萬狀,他叫囂著一定要阻止釋迦牟尼成佛。
波旬急忙派三名魔女蠱惑佛祖,三名魔女一名叫愛欲,一名叫貪欲,一名叫樂欲。她們盛裝嚴 ,款款微步來到釋迦牟尼前殷勤獻媚,竭盡種種妖嬈之態淫蕩之狀。
釋迦牟尼深心寂定,對魔女淫蕩的挑逗毫不動心,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釋迦牟尼即將成佛,無尚祥光徹照天地,衝上死亡與慾念的魔宮。
魔王波旬是欲界第六天的天主。看到釋迦牟尼即將成佛,魔王波旬驚恐萬狀,他叫囂著一定要阻止釋迦牟尼成佛。
波旬急忙派三名魔女蠱惑佛祖,三名魔女一名叫愛欲,一名叫貪欲,一名叫樂欲。她們盛裝嚴 ,款款微步來到釋迦牟尼前殷勤獻媚,竭盡種種妖嬈之態淫蕩之狀。
太子訓誡她們道:“你們形態雖好,但心不端正,好比精美的琉璃瓶滿盛糞穢,不自知恥,還敢來誑惑人嗎?”
釋迦牟尼又使法力,使魔女得見自身惡態:只見骷髏骨節,皮包筋纏,膿囊涕唾。
魔女見狀,匍匐而逃。
魔王見魔女引誘沒有成功,十分震怒。他自恃神通,帶領眾魔兵、毒蟲、怪獸,帶上毒雷、毒箭,來到釋迦牟尼座前。
魔王威脅說:“如果太子你不立即回到皇宮去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卻妄想在這兒成佛,我就讓你粉身碎骨,死在樹下。”
悉達多太子專心修行,面對魔王的威脅一點兒也不恐懼。
魔王命令魔軍雷箭齊發。說來也怪,魔王的毒雷、毒箭射到釋迦牟尼近處皆紛紛散落。
任憑魔王風浪再三,但見佛祖安靜如初。
釋迦牟尼佛告訴兇惡暴躁的魔王:“我所以得成菩薩道是因為從無數劫以來,積集了無量福德智慧,圓滿了六度萬行。你來攻我,不是以卵擊石,自取滅亡嗎?”說罷,釋迦牟尼身放淨光,魔眾盡皆跌撲。
魔王聽後更加不悅,又發動進攻,無奈他根本無法衝破佛祖周身的聖潔之光,他狼狽萬狀,只好承認失敗。
這時天空一聲巨響,護法天神來幫助太子,將魔鬼全部驅散。
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說法四十九年,應得度者皆得度。魔王波旬看到釋迦牟尼佛度了很多人,心裡很不舒服,他來見佛,請佛趕快涅磐:“你度了那麼多人了,可以涅磐了。”
佛祖覺察到自己與娑婆眾生的緣分已到,就答應了波旬的請求。
魔王波旬說:“你涅磐後,我一定要破壞你的佛法。”
佛說:“佛法是正法,沒有任何力量能破壞。”
魔王波旬說:“呵呵,正義永存,邪惡也不會消失。你在世時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孫不也很多嗎?人性本惡,學壞容易學好難。你入滅之後,信仰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信仰我的人會越來越多
佛說:“佛法是正法,沒有任何力量能破壞。”
魔王波旬說:“呵呵,正義永存,邪惡也不會消失。你在世時也不是人人都信仰你,我的徒子徒孫不也很多嗎?人性本惡,學壞容易學好難。你入滅之後,信仰你的人會越來越少,信仰我的人會越來越多
佛說:“你破壞我的佛法對你沒好處。佛光是普照之光,照耀著善良的人,也照耀著邪惡如你之人。如果正法時代一旦結束,你的福報也就完了,等待你的就是無間地獄,你會在地獄中受無量種種苦。”
魔王波旬:“我知道佛祖是不說謊的,但是,佛祖你也知道命由心造。我會設法避免地獄之苦的。” 佛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哪裡能避免得了!”
魔王波旬:“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波旬亦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在順應百姓方面,佛祖你是比不上我的。你戒律森嚴,極力強調貪欲的危害,教人遠離貪欲。而我順應百姓的慾望,滿足百姓的慾望。眾生沒有貪欲那裡有我波旬?”
佛說:“我有佛經留世。”
魔王波旬:“經典是死文字,要教化眾生,還是需要人來解釋。”
佛說:“我有僧寶留世。”
魔王波旬:“你要教化眾生得引進新人吧。你老人家不會拒絕我的弟子接受你的教誨吧。”
佛說:“不會。”
魔王波旬說:“到你末法時期,我叫我的徒子徒孫混入你的僧寶內,穿你的袈裟,破壞你的佛法。他們曲解你的經典,破壞你的戒律,以達到我今天武力不能達到的目的.....”
佛祖聽了魔王的話,久久無語,不一會,兩行熱淚緩緩流了下來。魔王見此,率眾狂笑而去。
佛祖如此憐憫眾生,為了我們福薄惡行眾生流下眼淚,我看了真的心裡很難受,感覺如果不好好學習佛法度化他人,太對不起佛祖對我們的慈悲了。
不忍眾生苦,那堪聖教衰!
知&智
知識=力量
那也要有發揮作用,不然就只是累積在記憶空間~
當硬體衰敗消散,這沒發揮作用的知識也消散了
後人當然也會透過摸索得到經驗而獲得"知識"
或許片面殘缺
相較於原本知識為基礎,這些時間是可以讓其更完善的,達到青出於藍勝於藍~
知+日=智~
知識如陽光(日)發光發熱才能成為智慧~
若較真(不是日是曰)
那知識也要宣說(知+曰=智)~
有感於桌機老舊,龐大的資訊存檔讓它歸零~
葬電腦文
那也要有發揮作用,不然就只是累積在記憶空間~
當硬體衰敗消散,這沒發揮作用的知識也消散了
後人當然也會透過摸索得到經驗而獲得"知識"
或許片面殘缺
相較於原本知識為基礎,這些時間是可以讓其更完善的,達到青出於藍勝於藍~
知+日=智~
知識如陽光(日)發光發熱才能成為智慧~
若較真(不是日是曰)
那知識也要宣說(知+曰=智)~
有感於桌機老舊,龐大的資訊存檔讓它歸零~
葬電腦文
2017年10月1日 星期日
世界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生與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卻不知道我愛你
而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知道彼此相愛 卻不能在一起
而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
不是 明明無法抵擋這一股氣息 卻還得故意裝作毫不在意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對愛你的人所築起的一道鴻溝
~~泰戈爾~~
訂閱:
文章 (Atom)